对于窑的烘干,关键的一点既温度上升要均匀,采用逐步升温法,有利于保护窑砖和挂好窑皮。同时也要注意根据温度的不同进行转窑,以防窑体变形。不管是新窑、全部换砖或是局部换砖,都要进行24小时以上的烘干。燃料只在窑头加入,预热机中的喷煤管只在进料后才进行喷煤。 窑体一般使用重油进行烘干,比较便宜,油的燃点在200-300度左右,煤的燃点在500-700度左右,重油比较容易点燃,燃烧也比较稳定。但它的粘度大、杂质多,雾化效果不好。在进油的油路上设有快速阀,它是利用电磁铁带动,当断电时快速阀马上关闭,与其配套的回油阀马上打开,防止油发生倒烧进入油库中。 喷煤嘴由四风道组成,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圈一次空气,煤粉圈,内圈一次空气,油管圈。重油只在点火烘窑时才会用到,重油有一次油与二次油之分,一次油的压力要比二次油略高一些。这主要是为了调节油量方便。
1.点火 重油从油库,要经过加压、加温设备才进入到喷油管,然后经过喷油处的雾化器雾化后喷出,雾化后的油燃烧效率比较好。点火前,将喷油系统开起,使重油加热加压循环,重油需要加压到36-40 bar, 升温至80-110度左右,温度高其粘度小,雾化的效果也会好。如果温度高过140度时,油就会有自燃得危险,电加热器则会自动跳闸断电。 烘窑点火是利用瓦斯或油布进行引燃。点火前将瓦斯管或油布准备好,火可以是在外部点燃再伸入窑内,也可以伸入以后再点火。利用一根单独的管子,从窑头HOOD旁边的观测孔中伸入,然后将瓦斯管或油布伸入喷油管的下方,此时要注意不要让一次空气将火焰吹灭。在点火刚开始时的风压不宜太高,因为开初窑内的温度较低,容易将火吹灭。经烧手检查确认,将重油系统切换到窑头,进行喷油点火。
2. 燃料的供应 喷油嘴由内外圈组成,主要是为了调节方便,内圈的油是旋转喷出,外圈的油则是直接喷出,点火时先点内圈油,外圈的油根据内圈油进行调节。一般内圈的压力要比外圈高1.5bar左右。由于开窑时温度较低,喷油量在700L/H,只需开内圈的空气就可以满足要求,在喷煤嘴的外圈空气及煤粉圈只要加入少量的空气进行冷却。 烘窑用喷油嘴的流孔板不可采用大直径,否则在烘窑时很难将油量减小,当喷油嘴的喷油量降到最低时,油还是会从油管中流出。如果喷油管直径太小,在烘窑过程中需要提高喷油量时,加到最大,窑内温度还是达不到要求。 点火以后,要注意观查火焰形状。若火焰向上飘动,则油量过多或风量不够,说明不稳定。火焰比较稳定时可以考虑加油,通过调节一次油及二次油的用量来达到。油量的调节主要参考火焰形状、窑尾CO与O2的含量等,使重油能完全燃烧。喷油量的大小还要根据旋窑系统的温升速度来调节。 在点火的初期只要使用内圈的空气就可以满足燃烧的需求,但在外圈中还是要通入一部份冷空气来冷却风管。当喷油量逐渐增大后,就要将外圈的空气打开帮助燃烧。内圈风量的调节利用出风机处的档板开度调节,外圈是采用窑头喷煤处的放风阀进行处理。 喷煤嘴位置一般与窑头出料处平齐。喷油嘴喷煤管的相对位置要特别注意,油管要与喷煤端平齐。如果过于靠内部,就会使油雾化不好,造成滴油并且燃烧的效果也不行。过于靠外就会造成喷油嘴温度较高,磨损较快。喷煤管外圈空气孔不是垂直端面,而是有一定的角度,这样可以使风旋转,使燃料与空气混合较好,还可以带动二次空气进行混合。 在烘窑点火后6~8小时,随着窑温的上升,当到达600-700度左右时,在喷煤嘴中逐渐地加入一部份煤粉进行油煤混烧。随着温度的提高逐渐增加煤的用量,减少喷油量,直至完全停掉喷油,然后用压缩空气将喷油管中的残留油吹出,以防余集。目前,停止喷油都是在进料以后,窑内的烧成比较稳定才会停止。 准备煤、油混燃之前,开起煤粉计量站进料输送系统,将煤粉进入到窑头煤粉斗。要开煤粉计量站前,要由现场激活大煤斗的收尘机,在中控室中激活窑头饲煤煤粉斗的输送系统,然后在试运转煤磨。
3. 烘窑时升温控制 在烘窑的开始,由于窑温比较低,可以不进行转窑,随着燃料的不断喷入窑内温度也不断上升,但是温度的上升速率不能太快,否则会造成窑砖暴热膨胀不均匀而被破裂。在胎环处的窑壳升温速率比胎环增大更快,窑壳的膨胀会受到胎环的限制。窑进口温度维持约40℃/h稳定上升,不可超过50℃/h。 在加热的过程中要测窑内的温度比较困难。目前有两种方法去判断窑内温度。一是测进料室的气体温度去推测窑内的温度。根据经验,进料室的温度每增加20度,窑内烧成带的温度就要增大30度,也就是说如果在进料室是800度,窑内烧成带就有1200度。另一中方法就是根据窑壳的温度去推测窑内的温度,这种方法不能马上获得答案,同时窑壳的温度受外界的影响也比较大。 预热机风车进口温度不得超过350度。当到达200度时,要主动联系T/G人员配合关起SP挡板。烘窑时要注意预热机出口O2、CO的含量及电收尘的工作情况。同时也要注意火焰的形状,不要让它熄火或伤害到窑砖。
4.转窑 窑的转速一般都通过C4的进口风温进行调整,在烘窑过程中按温度用寸动马达进行转窑。如果转窑太早或者是转窑次数多,窑砖容易松动或变形。转窑太迟或次数太少,窑体单边受热容易变形。或者是当C4温度达到600℃时以寸动马达连续转窑。 1. 当其温度到达200度时,每半小时用辅助马达传1/4圈左右。 2. 到达400度时,每15分钟转1/4圈。 3. 到达600度以上则要用辅助马达连续转窑,将各托轮以及止推滚轮的冷却水系统激活,通知电仪组将窑尾的O2分析器插入到其中使用。
5. 烘窑时的注意事项 烘窑时还要根据一些具体的情况去进行调整,例如烘窑时,在二段旋风筒出口处,温度达到100度时就要将进料皮带机以及转饲机开动起来,由于带运机与旋风筒间的距离较短,旋风筒的热辐射会造成带运机的温度过高而损坏。 在点火时将进料室中的通料口微微打开,防止在预热机中有易燃性气体的聚集(因为是用瓦斯点燃,如果是用气体燃料时更要注意,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CO),当温度过高时可能有爆炸的危险。在烘窑时,冷却机风车都没有打开,只是预热机风车抽而以。在烘窑加热的过程中,预热机中所有的观测孔、清料孔及人孔都要关闭。 在烘窑的过程中,窑内最好不要有保护层,如生料。因为在这种保护层的下部,耐火砖的升温速度慢,当窑翻转时,温度较低的部份就会露出接触高温,引起耐火砖热振而破碎。烘窑时三次风管及下料管都关闭,因为在窑尾气体上升管道中有高温气体的通过,所以在三次风管的喷煤嘴中风车还是要打开,对风管进行冷却。
窑炉烘干是一项技术工作,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热涨冷缩的问题。
1、在建设窑炉的时候要根据目标温度在各个建筑材料之间留下需要的合适的膨胀缝。
2、在烘干过程中要不断检查膨胀缝,保证膨胀缝能够均匀的减小,升温要根据材料性能制定升温曲线,按照升温曲线升温。
3、根据膨胀缝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一般逐渐松开钢结构的紧固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