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研究由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共同完成。研究针对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架构、交易品种体系以及交易实施细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全面涵盖市场管理、信用管理、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服务交易、市场结算、信息披露、电网运行管理、并网运行考核补偿等方面,编制并公开发布了国内首套电力市场运营“1+8”规则体系,系统解决了国内绝大多数省(区)共有的“计划与市场因素并存”、“省内电源与外送电源并存”环境下建设发用两侧互动交易市场体系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全面规范了市场主体、运营机构和电网公司在电力市场交易中的权利和义务,对国内其他复杂省级或区域电网建设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其他省区的现货交易规则编制提供了样板,树立了电力市场化改革领域的行业标杆。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计划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的需要,“计划调度”与电力工业优质高效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电力资源是生产和消费实时平衡、难以大规模存储的商品,传统的电价体系未能有效体现电力商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真正价值,也就难以充分发挥价格的激励作用。
因此,迫切需要建设电力现货市场,产生真正反映电力时间价值的节点电价信号,引导用户优化负荷特性,减小峰谷差,提高电网输变电设备的负载率,产生电力资产利用率提高的红利;迫切需要节点电价引导电源规划和产业布局,缓解传统电源规划与负荷分布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提高电力工业的投资效率;迫切需要通过节点电价信号、这种市场化方式激活发电侧灵活性以及用电侧弹性,形成发用电侧的良好互动,以市场方式开展电网阻塞管理。
随着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不断增加,其出力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加剧了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亟需通过建设电力现货市场形成分时的价格信号,引导清洁能源与传统电源协同互补,以市场化的方式激励传统电源提高调节能力;激励用户以友好的用电方式消纳新能源,促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建设电力现货市场,是促进电力行业优质高效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实现新时代能源转型与能源革命战略的选择之一。
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运行是对传统的电力行业计划安排模式、生产运营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需要对以往的发电计划安排、电网调度、营销计量、结算等各电网运营环节开展市场化的规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信用风险管控、市场信息发布等制度,为市场运行提供规范透明的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和挑战:
第一,需要设计适用于中国国情和复杂大电网运行特点的现货市场交易机制。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计划与市场长期并存的特点,合理处理计划电量与市场电量之间的衔接关系;必须在保障电力供应、保障电网安全、保障清洁能源消纳的前提下开展市场交易,严格落实保民生、保消纳的政策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市场起步初期市场主体的市场意识以及对市场的接受度,设计合理的市场机制,以最小的改革成本推动改革,保障市场起步阶段的稳定性。
第二,为适应现货市场运行,需要重构现行的中长期电量交易体系。现货市场环境下,中长期交易将发生两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需要实现中长期从电量交易到电力交易的转变,需要设计科学的电力曲线分解机制;二是需要进一步提高中长期交易的流动性和持续的帕累托改进,通过多周期、高频次的交易帮助市场主体规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实现与现货市场的良好衔接。
第三,需建立支撑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的结算体系。目前中国的售电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控制电力零售市场的财务风险,应设计批发零售市场的统一结算机制。应建立
中长期市场、日前市场、实时市场的三部制结算机制,通过结算提升各环节市场交易的有序性,激励市场主体在交易全过程中理性报价。同时,在市场结算中需要设计激励相容的防范投机机制,规避市场主体恶意投机套利。
第四,需要营造规范、公平、透明的市场运行环境。需建立规范的市场进入退出程序,构建市场主体信用管理体系标准,提出市场风险管控机制,建立市场信息披露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公平、有序、稳定运转。
第五,重新规范现货市场环境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制定适应现货市场的并网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运行方式安排等电网调度传统业务的规则和细则,构建支撑现货市场运行的电网调度运行体系。
第六,积极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和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需要考虑市场起步阶段跨省跨区交易与省内现货市场的衔接问题。同时适应未来区域市场的建设要求,省级市场启动逐步过渡到省内现货市场与跨区跨省现货市场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体系。
现货市场交易规则体系填补空白
国外几大典型的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发展多年,已形成了适应当地电网与市场背景情况的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体系。我国处于市场改革的初级阶段,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市场主体的市场意识、对市场的接受程度有限,难以全面照搬国外的市场体系,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参考国际经验,根据广东电网实际情况设计现货市场交易体系,解决我国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电力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此前,国内在现货市场建设方面尚属空白。
为应对带来的挑战,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共同完成《适应区域市场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体系》研究成果。研究针对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架构、交易品种体系以及交易实施细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市场运营基本规则以及配套实施细则的编写,全面涵盖市场管理、信用管理、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辅助服务交易、市场结算、信息披露、电网运行管理、并网运行考核补偿等方面,用于规范市场运作和电网运行,支撑现货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开发建设。
成果充分结合中国国情以及南方电网(广东电网)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市场平稳起步以及起步阶段的风险防控要求,设计建立了满足激励相容原理、循序渐进、风险可控、易于起步的现货市场交易规则体系,重新规制了传统的电力行业计划安排模式以及生产运营模式。
成果结合南方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中长期+现货”、“电能量+辅助服务”、“计划+市场”、“西电+省内”、“批发+零售”的现货市场交易体系,主要创新点包括:建立了全电量优化、集中优化出清的现货交易机制,重构了与现货市场交易相匹配的中长期交易体系,建立了适应现货市场体系的统一结算体系,建立了完善的现货市场运行支撑机制,建立了适应现货市场环境的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标准。
主要性能指标上,在现货市场交易机制方面,研究提出的非市场化机组计划电量作为物理合约、市场化机组计划电量作为差价合约的“计划+市场”衔接机制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创新;在用户侧参与现货交易机制方面,研究提出的用户侧报量不报价、逐步过渡到发用两侧报量报价、初期用户侧采用全省统一电价、逐步过渡到分区电价的现货交易机制,都是针对中国电力现货市场稳步起步要求的机制创新。
在中长期交易机制方面,研究建立的场内集中交易与场外协商交易互补、常用曲线合约与自定义曲线合约可选择的中长期市场交易机制,构建了与现货市场有效衔接、开展时序递进的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市场流动性的中长期交易体系。
在市场结算方面,研究提出的批发零售市场统一结算机制、“中长期、日前、实时”三部制结算机制,形成了保障时序递进资源优化配置、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有效衔接、批发与零售市场统一的结算体系。
推广应用前景
2018年8月,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体系印发征求意见稿,规则体系共计22万字,是本轮电力体制改革中全国第一套现货交易规则,填补了国内在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制度方面的空白。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在全国率先启动试运行,成为全国现货市场的示范者和推动者,对其他试点省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市场运营规则体系由《广东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试行)》及相应的8个配套实施细则构成,其中,运营基本规则为市场规则体系的基础,明确电力市场运营的基本原则。依据“1+8”的现货交易规则体系,完成了市场管理、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调频市场、结算、营销计量等技术支持系统的开发完善。配套实施细则包括广东电力市场管理实施细则、广东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广东现货电能量市场交易实施细则、广东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实施细则、广东电力市场结算实施细则、广东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广东电力市场系统运行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南方区域并网发电厂辅助服务补偿及并网运行考核实施细则补充规定(仅限广东)。
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方面,自模拟试运行以来,共79家发电企业192台机组和145家售电公司参与了现货模拟申报,覆盖了全部的发用电侧市场主体。截至2019年2月,累计完成发电机组自主申报10046台次、用电企业申报6081家次,试运行期间,电网保持安全稳定,市场交易安全零事故。
在调频市场运行方面,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结算运行期间,交易调频里程累计1331.5万兆瓦,调频里程收益累计24070.9万元,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运行总体竞争有序、开放活跃,有效促进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